禁止:
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是將頸部深層淋巴管或淋巴結與鄰近的靜脈進行吻合的手術,于20世紀后半葉被發明,最初用于治療頸部淋巴水腫。2018年,浙江省人民醫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醫院院長謝慶平為患者進行面部淋巴水腫手術后,意外發現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癥狀得到緩解,隨后將這類手術用于該病的治療。
目前,國內已有上百家醫院開展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謝慶平所在的杭州求是醫院就已累計進行超500例手術。濰坊市人民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等也曾開展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或注冊相關臨床試驗。網絡上,已經接受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患者的家屬對療效褒貶不一。
7月9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的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和非藥物干預,以幫助患者延緩病情進展,改善認知功能。到了疾病中晚期,綜合護理對于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至關重要。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作為新興療法,從醫學原理上來說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不少風險。
孫永安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臨床證據不足。任何一項新手術在開展之前,都應經過嚴格的論證、隨機對照雙盲試驗等系統性驗證,來證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而當前,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缺乏相應證據支撐。
二是療效因人而異。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原理是在頸部改善通道,促進腦脊液淋巴引流,加大大腦中致病的淀粉樣蛋白排出。然而,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加之手術具體機制有待科學驗證,個體狀況差異可能影響療效,不一定適用于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三是技術要求極高。該手術需要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等多學科的深度協作,對醫生的顯微外科技術和解剖經驗要求極高,且依賴于造價高昂的設備進行。此外,手術的核心操作目前尚無統一的學術共識。
禁止:
空腸回腸吻合術
對于空腸回腸吻合術是將空腸與回腸進行吻合的一種手術。國外曾將類似手術用于減重治療,但因嚴重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在20世紀70年代叫停。
根據國家衛健委組織開展的“空腸回腸吻合術治療2型糖尿病”評估論證,空腸回腸吻合術應用于糖尿病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單獨實施該技術治療糖尿病可能會導致肝衰竭、營養不良、腎結石、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
劉洋強調,目前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超1.5億人。糖友尤其希望通過“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解決高血糖問題,對該手術抱有過高期望。然而,空腸回腸吻合術雖然手術方式簡單,但未經動物實驗、小規模人體試驗以及多中心研究,原則上不允許在臨床上廣泛開展。此外,術中小腸繞道可能出現較為極端的情況,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不僅效果不可預期,獲益也十分有限。
劉洋表示,通知發出后,各地已開展這項手術的醫療機構應立即停止,地方衛生主管部門須持續加強監管。對于已經應用該手術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終身監測營養代謝指標,預防貧血、骨質疏松等并發癥;日常需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避免高膳食纖維飲食,以減少腸梗阻風險;定期進行消化系統影像學檢查,及時發現吻合口狹窄或腸粘連。已經接受過手術且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一般在接受二次手術糾正后,并發癥都能得到改善。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